当前位置:首页 > 矿产 > 正文

湖北华中矿产品,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湖北华中矿产品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湖北华中矿产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有人说桐油在战争中是重要战略物资,为什么?

有人说桐油在战争中是重要战略物资,为什么

不请自来,主要是很多答主都说了我国和桐油的关系,但是并没有说桐油为什么是战略物资。所以W君来补充一下下。

先说下什么是桐油:

湖北华中矿产品,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图这种类似于大豆油的油脂就是桐油,桐油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干性油。所谓“干性油”是指一大类油脂,这类油脂内的高分子物质在空气可以经过氧化进一步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干性油”干了并不是说这种油脂里面的水分蒸发了,而是说这种油里面的酯物质经过氧化结合成分子量更大的高分子聚合物了。

我们从唐代开始到今天,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桐油的主要生产国。中国桐油主要由三年桐和油桐的***压榨而成。

湖北华中矿产品,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树上的***剥下来就是下图的样子了。

至少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称中国桐油为世界级的战略物资并不为过。

对于桐油的战略价值,早在抗战前期的1939年就有媒体刊文称其是“唯一救国的宝贝”,甚至认为“一株桐树抵得过一支机关枪, 一个桐果抵得过一颗手榴弹, 一粒桐籽抵得过一发***”。这样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大环境下倒也不算太离谱。

湖北华中矿产品,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桐油与丝、茶一样,皆为中国特产,从古代至近代,一直作为防水防腐材料用于粉刷船只,制作油篾、烟墨或充当照明燃料。但随着***战争后国门开放,工业技术突飞猛进的西方发现中国桐油的干燥、防水、防腐、酸碱性能均优于他们过去所用的亚麻籽油,于是从1894年开始从中国进口桐油。

20世纪初,欧美航空工业蓬勃发展,桐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因为机身只有涂以桐油,才能确保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完全杜绝湿气进入,从而避免生锈。由此一来,桐油遂逐渐成为中国出口大宗货物之一。

据统计仅1935年,桐油大省四川产量就超过6万吨,按当时市价可换取外汇2000多万美元。而在1936至1937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统计当中,桐油均名列榜首,1936年出口额达7338万元,占全国出口总值10.4%。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战前后美国综合实力激增、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中国桐油的依赖性非常大,据统计最多时美国有850种工业制成品需要用到桐油,1935年时美国桐油消费量占到全球近75%。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1937年之前中国是桐油的唯一出产地

为什么桐油在战争中能成为战略物资?甚至成为中国经济命脉?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就长了。

桐油是中国特产。早在隋唐时期,中国人民就已开始广泛利用桐油。《文物》刊物中的《川杨河古船发掘简报》中说, 隋唐古船“外涂桐油”,“缝隙”和“接头”均填“油灰”,而且“铁钉帽亦用油灰封固”。这说明,早在隋唐时期,桐油就广泛应用于造船业之中。不过,近代以前,桐油的用途比较小,主要用于油饰木器、用具、油布、雨伞、船艇及制烟墨等。不仅如此,桐油也没有形成一定产业,始终只是西南地区农民的副业,没有受到重视。

真正发现桐油价值的,是法国人克鲁兹,此人发现桐油有很强的干燥性,防水及防腐等性能均优于亚麻仁油,于是取代亚麻仁油作为油漆主要原料。从此以后,仅仅出产于中国的桐油,一下子名扬世界,其中七成以上出口美国,在中国丝绸、茶叶两大产业衰败后的的替代平。1937年之前,我国桐油出口占出口总量的一成以上,为我国带来了7000万元以上的巨大经济利益。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桐油依旧没能实现对世界工业用干油的统治权。以美国为例,全面抗战前,美国自产、进口亚麻仁油价值达6000万美元,进口桐油价值1500万美元。可见,中国的桐油,并不能满足世界所需。

美国作为桐油的主要消费国,自然不愿意把这个把柄交给中国,于是他们开始从中国带回桐树***,在佛罗里达州等地试种,但是收效甚微。以佛罗里达州为例,1920年佛罗里达州有3000株,1923 年增至14000株,1930年又增至60万株。可是,与中国桐树种植的852500亩庞大面积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因此,随着战争威胁的迫近,美国进口中国桐油,开始大幅攀升,到1936年直接增加到了12760万磅。恰在此时,日本入侵中国,长江航运切断,桐油贸易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让美国无法购买到优质且足量的桐油。

对于美国来说,主要的贸易伙伴毫无疑问是日本,这决定了在中日战争中美国自然而然会站在日本一面拉偏架。1935年美国在日本的贸易总量是对华贸易的3倍以上。美国在日本有直接投资3.87亿美元,在中国只有1.32亿美元。正因如此,美国为日本侵华战争提供了53%以上的军需物资,美国的钢铁、火药、军服和罐头,源源不断输送到日本支撑起日本庞大的战争机器。

不过,随着桐油贸易的日益紧张,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的价值,开始对中国抗战提供支持。1939年2月18日的“桐油借款”开辟了美国支援中国抗战的先河。

桐油借款中,美国的世界贸易公司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借款,这些借款主要用桐油进行偿还。中国拿着这些借款可以购买大量美国的农产品和工业品。这样,以桐油贸易为掩护,美国终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开始了对华援助。

美国人挺精明的,一方面赚了中国的钱,一面又不得罪日本,在中日之间***战争横财,这算盘打得可真精。

战略物资概念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是对国计民生和国防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资料。包括主要的工业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按加工深度,可分为原料、材料、半成品和制成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从扩军备战的需要出发,积极储备或控制铝、铬、石油等重要物资,从而逐步形成了战略物资的概念。最初,战略物资专指用于制造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确定战略物资的着眼点已不局限于军事方面,而是基于国民经济的总体需要,因而战略物资的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世界列强各自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即能造枪造炮,又能造军舰飞机,但是有两样东西他们造不了,那就是桐油和猪鬃。桐油是利用桐子树的果实压榨出来的油,具有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特性,用途广泛。它是制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建筑机械、兵器、车船、渔具、电器的防水、防腐、防锈涂料,并可制作油布、油纸、肥皂、农药和医药用呕吐剂、杀虫剂等,用途十分广泛;而猪鬃则是猪背上的刚毛,主要用作擦拭枪炮的和涂抹油漆的刷子,这两种战略物资都是我国独有的。虽然本文着重讲述桐油,但是二者相辅相成,所以顺带提一下。

桐油分为生桐油和熟桐油两种,生桐油用于医药和化工,熟桐油用于机械保养。桐油是工业发展和机械设备不可取代的特种用油,在军事上的主要用途是擦拭枪炮用油和汽车坦克、飞机、船舶以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变速箱润滑油以及电器防水。和猪鬃一样,世界上优质桐油只出产于我国,所以第二世界大战期间我国依靠出口桐油和猪鬃换取外汇来***买炮打鬼子。

由于美、英、苏等盟国对桐油需求量巨大,而我国的桐油产量却十分有限(盛产桐油的湖北湖南相聚沦陷,产区只剩云南和四川),因此三国首脑在美国达成桐油和猪鬃的分配方案,并要求中国每年为盟国供应不低于22万吨的桐油,为了保证桐油和猪鬃的供应量,美国派出特使来华专门监理桐油和猪鬃的收购和运输,美国国内更是对桐油和猪鬃的使用进行限制——所有战略物资都优先供应军事用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湖北华中矿产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湖北华中矿产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