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手机电池制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手机电池制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的问题提的不够详细哦 改装电池需要购买的材料:(电路保护板 万能胶 电池上下配套胶头 镍片 电池包装纸 )使用的工具:(电烙铁 点焊机) 电池是可以改装的 小的改成大的可以 但大的不能改成小的 因为它是不能裁剪的 首先把你旧电池和现在用的电池比较下触点是否一致 如果不是 那么就把原来的电路保护板拆下来 到市场上购买和现在使用的电池一样的电路板 (大约2-8元)批发价格 数量少了一般不卖 如果店家不卖 你可以说你是拿样品 呵呵 还要购买镍片两条 还有电池上下配套胶头一套(估计也没有人卖给你)这种东西一般是不零卖的 通常是150元一公斤 还有电池上下配套胶头一套 估计。。。。。 别人很难卖给你 然后用万能表测试正负极触点和想做的电池是否一致 然后用烙铁将镍片连接好保护板的两级 再用点焊机(专门用于连接电池触点的一种工具,最低的约350元左右 高的5000元左右)将电路板的两级镍片点上电芯的两级 调整好电池的触点 将上下胶头盖好触点 然后用万能胶粘牢 OK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复杂?我已近尽量说的简单了 如果觉得很麻烦 还有一种办法 哎 。。。。。 我也觉得麻烦了 你上我网站查查吧
1. 电池的组成:干电池、充电电池的组成成分: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蓄电池以铅的化合物为主。举例:1号废旧锌锰电池的组成,重量70克左右,其中碳棒5.2克,锌皮7.0克,锰粉25克,铜帽0.5克,其他32克。 2. 电池的种类:电池主要有一次性电池、二次电池和汽车电池。一次性电池包括纽扣电池、普通锌锰电池和碱电池,一次性电池多含汞。二次电池主要指充电电池,其中含有重金属镉。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 3. 电池数量:DC、MP3等数码产品在以超猛的速度发展,而且都在使用着电池,电池的使用量在迅速增加,如果再不付诸行动的话,电池山的现象迟早会发生。
手机电池如何改造成手电筒电池?
1⃣️先选能放进手电筒的锂电、一块可以,能放四块就并联,正与正相接,负与负相接,引出十几公分的正负线。⬇️我做的四块锂电池手电,后面3.5mm插子充电.
2⃣️焊接锂电要小心,先用小刀将电池正负两铜片刮亮、
*用尖头烙铁先点一下松香,然后用锡丝对着用烙铁点上一个锡珠,不能超过一秒钟,否则会把接点烫坏。
*把并联用的联接小线先焊上锡,然后贴着电池的柱头接点分别点焊,(烙铁上预备好锡珠,快速来个点焊就行了。)
3⃣️把手电内的电路板扒掉,留出空间、
*将5V1A的手机充电器末端剪掉,焊在3.5mm的耳机插子上,用胶(或透明的塑料烫熔化封裹)封好,充电时先插手电后插充电头、
4⃣️把电池组用胶带封住电池桩防碰线短路,把电池安入手电的一半壳内(或塞入)负极接到LED灯负极,正极接入开关,开关另一头接入LED灯珠正极,打开开关即亮。
*一般手电是4V铅电,LED灯珠是申好电阻的,不需要动它可直接用。
充电式手电筒在前几年是非常的流行,几乎是家里必备。这种手电筒很容易出现故障,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它的内部蓄电池,用手机锂电池改造为手电筒电池也是比较的容易,请看以下分析步骤。
充电器手电筒▼
这种充电式手电筒内部普遍***用的价格低廉的阻容降压电路,要进行把它改装为手机锂电池供电。第一步就需要把它的阻容降压电路板给它拆下来,用螺丝刀取下外壳固定螺丝和内部阻容降压电路板螺丝。取下原先手电筒内部的蓄电池,并剪断电池和阻容降压电路板的输出线路。
内部电路板▼
手电筒的开关不用拆,在改装过后还可以继续利用。只需要把开关前面的灯的两个供电线剪断,也可以把它原先的插头也一并的拆除,拆不拆其实影响不大。
TP 4056锂电池充电模块▲
第二步准备一个TP 4056锂电池充电模块,这个模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非常的好用,自带micro接口 (也就是数据线充电口)(某宝都有卖,也就两三块钱一个包邮)在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手机锂电池。锂电池外部焊接两条引线,正极与TP 4056锂电池充电保护板的B+正极相连,负极与板子上的B-负极相连,不可连接错误,会导致模块损坏。
手机锂电池▼
TP 4056锂电池充电模块板子上也会有OUT +和OUT -两个输出端口,一般来说灯的正极接在开关上。也就是说板子的OUT+接到与开关上的线进行焊接处理,负极与负极相连。反之亦然!
接下来只需要进行相应的固定即可,可以用热熔胶进行固定处理,这样就改装完成了。不过需要注意下面几个事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手机电池制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手机电池制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grand.com/post/39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