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通江县矿产构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通江县矿产构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江县在中国的西南方向,在四川省的东北方向,在巴中市的正东方。
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大巴山脉米仓山系南麓,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侧,华夏版图腹心地域。东邻通江,南接巴州,西界旺苍,北靠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西南与恩阳区、苍溪县接壤。地跨北纬31°52′—32°44′,东经106°26′—107°07′。南北长84.3公里,东西宽31公里,幅员3388平方公里。
80000人左右
淮北煤矿集团坐落于安徽省淮北市,踞苏鲁豫皖四省接连之要冲,卧黄淮海之腹地,北接齐鲁,南连江淮,铁路纵横交错,水运通江达海,横跨淮北、宿州、亳州、滁州四个地市,矿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500多公里自营铁路纵横百里矿区。
60年来,淮北矿业累计生产原煤9亿多吨,上缴利税500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企业、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中华环境友好能源企业、国家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岗员工5万人,生产矿井18对,拥有淮北矿业、华塑股份2家沪市主板上市公司;连续21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位列2022煤炭企业50强第13位,连续3年跻身长三角三省一市百强企业榜。年产商品煤2300万吨、焦炭440万吨、甲醇90万吨、聚氯乙烯64万吨,电力总装机规模200万千瓦
搬迁周口是安钢集团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通过周口港口实现通江达海,产业对接直至长三角城市群。
经过半个世纪开发和开采,安阳当地资源枯竭,加上环保治理力度加大,经常出现关停、歇业现象,也严重地影响安钢集团正常生产。为了迎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安钢集团痛下决心实行“乾坤大挪移。”
搬迁后的安钢集团也是为了迎接东部产业转移,进一步靠近或对接产品下游市场,为了节省物流运输成本提供了先决条件。
安钢集团搬迁周口,对豫东经济发展、对周口市经济带动作用显而易见,对于改变豫东地区经济落后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安钢为什么要搬来周口呢?少年为你回答。
首先先纠正一下啊,不是安钢搬来周口,是产能置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各地都开始淘汰压减水泥,钢铁,玻璃等落后产能,基本上不允许新增落后产能,安钢部分产能转移到周口,同时在安阳也会按照一定比例压减产能。
下面来说一下为什么安钢产能置换会落户周口。
根据当时的报道安钢产能置换承接地选择的有商丘,周口,信阳三个地方,至于为什么选择周口:
首先河南每年钢材消费量在6000-7000万吨,而河南省所有钢铁企业产量加起来也就刚过半,跟邻居河北相比差距很大,甚至都不如唐山市,河南一直是钢铁净输入省份,而安阳钢铁每年钢材产量不足1000万吨,仅在河南本省,安阳钢铁仍有市场空间。而在周口市周边有7000万人口,年钢铁需求在3000万吨,而周口这里并没有钢铁生产企业,因此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相比来说信阳有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永城也有钢铁公司。
周口拥有河南省唯一的高等级内河航道——沙颍河航道,周口港以下年水位保持在5米左右,可通行单船2000吨、拖船万吨以上的船舶,周口港也是河南省最大的内河港口,年吞吐量达到1300万吨,就是安钢落户的沈丘县也有港口,并且安钢沈丘园区规划的还有自备港口,并且还规划的有接入漯阜铁路的铁路专用线,极大地方便大宗货物的运输。
此外航运相比于铁路,公路运输还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例如运输1000万吨铁矿石,从上海港经铁路运到周口的费用约14.88亿元,经公路运到周口的费用约34.96亿元,而经水路运到周口港区的费用只有约5.37亿元,这个成本优势是非常大的,对于安钢来说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铁矿石运到上海经过海河连运到周口,每年就运费都很省下一大笔这可都是利润啊。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安钢产能置换会落户周口沈丘了。有人会说信阳利用淮河也可以通航啊,但是当时信阳备选的是在市区,不在淮滨。
少年认为内河航运应该是安钢产能置换选择落户周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安阳位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是“2+26”城市之一,河南的豫北地区都是大气重点防治地区,而钢铁产业又是污染大户,尽管环保设施单位,每年冬春季都会严格管控,限制生产。
【刚好写这篇文章时看到的新闻报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通江县矿产构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通江县矿产构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grand.com/post/73575.html